Saturday, June 04, 2005

彼得林區 - One up on Wall Street (040605)

前一陣子,把我媽從台灣幫我寄來的東西整理了一下,才發現食物早就都吃完了,但兩本投資理財的書和一大疊天下雜誌,卻一直到現在都沒去讀過,趁著最近搬實驗室、做實驗的空檔把其中一本翻了一下,Peter Lynch的Onw up on Wall Street,這兩本書都是非專業介紹投資的書,一般像我這種不是念商科的人都看得懂的,但對一般股票、債卷、銀行利率、各種不同投資標第的基金等等的互相的關係和操作方式,及一些重要的指標,如:現金、負債、本益比、獲利率、帳面價值等等,須有些了解,建議各位如想早點退休享福玩樂的男士女士們,無論是念工念商念文的,對投資理財是要懂些才好,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進的了像台積電、聯發科等這些賺很多錢的公司,單單靠每個月的薪水、每年的年終獎金來存錢買房子、車子(還不包括兒女的教育費),得存上蠻長的一段時間,且在台灣,銀行的利率不及通膨,把錢存在銀行賺利息,似乎也不是個能生財的好方法。當然,有些人是較知足的(不像我,欲望較多,啥都想要),就不在我指得範圍中!!!

投資理財的書,很多讀起來,對我這種念工科的來說,就很像是那種討論經濟的書,有點抽象,沒有一定的法則(沒辦法很明確的只要照著一定的步驟做,就一定能在股票、債卷、貨幣市場賺到錢),或許這也是為何經濟很難念得通的原因吧??!也因為各國的投資市場長的都很不一樣,像之前提到的,台灣的銀行利率實在是太低了,英美至少都還維持在3~5%,所以常常一些書中提到的狀況在台灣是不太可能看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在看完這類的書後,腦袋裡都是些概念性的東西,沒辦法很有調理地歸納成有條裡的心得。

書還沒看完,只看了六章,以下是一些從書終結取下來的,覺的有些道理,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1. 要區分投資和賭博,並不是看你從事何種活動,而是要已進行這項活動所牽涉的技巧、投入程
度和參雨的企圖心來做區別。(當然有正當工作後,再做投資就更有利基)
2. 投資風險主要是取決於投資人的類型,而不只是股票的類型。
3. 只投資你輸得起的金額,而且這筆損失的金額,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會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
(簡單易懂,但不少人們沒注意到)
4. 大公司的股票有70%是掌握在法人機構的手中,因此不管你是買進或賣出這些股票,都是在
跟這些所謂的專業投資人交手。(股票市場就是有人賣股票才有人買的到股票,也就是有一個
人在股票市場賺到了錢,一定有另一個人陪了錢,印象中,之前有看到的一篇報導,說整個交
易市場大約80%的人是在賠錢,20%的人賺到錢)
5.要靠利率來投資,長期國庫劵是最好的標的,因為國庫卷不能提前贖回,或至少要在距到期日
五年內才可。(不能贖回,就不會有太多額外的因素干擾,可惜他指的是美國的國劵,不是台
灣的,台灣有嗎?不知道???)
6. 自1927年,(在美國)普通古平均每年漲幅為9.8%,而公司債的殖利率有5%,政府公債4,4%,
國劵只有3.4%。(這說明了買賣股票風險最大,'但'也賺最多,但前提是你買的股票放的要夠
久,如果在任何一次崩盤(空頭)跑掉,損失一定很大) 。

另外,他也提到一些觀點,蠻有道理的:從日常生活中,察覺、感覺到週遭有哪一種產業正快速的成長,像前一陣子的ipod,察覺到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用ipod並不需要啥專業的知識,只是很多人沒跟投資連上霸了,或每次到TESCO,生意都一直很好?到郵局寄信,每次都大排長龍(只是例子)。最後,投資你自己也有在消費的公司,如你只開TOYOTA的車,只用CANON的相機,只穿GUCCI的衣服等等,但前提是這些你消費的公司,有著一般公司無法做到、達到的產品品質,不是你單單個人喜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