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行之一 - 羅馬競技場 (030505)
這座於西元72年由維斯巴安諾皇帝(Vespasiano)委託興建於原尼祿皇宮的圓形競技場(為了表示他與昏君尼祿之不同),是皇帝和富有羅馬市民觀賞格鬥士和猛獸作生死搏鬥的舞台,整個工程歷時八年,高52公尺,場內可容納五萬五千名至七萬名觀眾,座位按階級分配。從導覽人員講解得知,在競技場中做格鬥表演的格鬥士們,他們的的身分不是戰俘就是奴隸,為了能改變階級地位且繼續活下去,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對方或野獸殺死,以求自己的生存。首先,他們會先被送到School受訓練(基本上就是指監獄),之後才會被送到格鬥場做表演。在打鬥開始之前,競技的場地會先做佈置(例如用Trees and woods佈成像叢林的樣子等等),而所有道具都是從地底下層用繩索、金屬勾子等所做成類似升降梯的工具運到上面(競技場的地面層),之後,格鬥士從兩邊大門進出(一邊是活著走出去,另一邊是死的台出去)。
整個競技場的最下層(具競技場最近的一層)為貴族的座位,女人站在最高且最外圍的一層,在最外圍一圈有遮陽罩遮擋陽光,只讓陽光照射在競技場中心的位置。現在看到的遺址,很多金屬的部分在十五六世紀被拆掉拿走用作蓋教堂之用途。解說員也提到'萬神殿'之所以沒被破壞是因為他是間拜神寺廟(temple),沒人敢拆他,這種非常暴力且泯滅人性的表演一直到六世紀才被禁止。1723年,當時的教宗在競技場中豎立一十字架以悼念所有在這座競技場死亡的人。




1723年,教宗樹立的十字架


競技場進出的大門(當然不是我們啦!是格鬥士啦!!!)

整個競技場的最下層(具競技場最近的一層)為貴族的座位,女人站在最高且最外圍的一層,在最外圍一圈有遮陽罩遮擋陽光,只讓陽光照射在競技場中心的位置。現在看到的遺址,很多金屬的部分在十五六世紀被拆掉拿走用作蓋教堂之用途。解說員也提到'萬神殿'之所以沒被破壞是因為他是間拜神寺廟(temple),沒人敢拆他,這種非常暴力且泯滅人性的表演一直到六世紀才被禁止。1723年,當時的教宗在競技場中豎立一十字架以悼念所有在這座競技場死亡的人。




1723年,教宗樹立的十字架


競技場進出的大門(當然不是我們啦!是格鬥士啦!!!)

